焦點
-
32核能打64核?Intel曝光Ice Lake-SP Xeon Platinum處理器、效能比EPYC Rome更強
CPU戰場正在持續延燒,在Intel陣營方面,不管是筆記型的Tiger Lake、桌上型的Rocket Lake、Alder Lake等,都讓玩家們相當好奇效能部份是否能與對手AMD一較高下;除了消費型領域受到玩家關注外,伺服器領域顯然比較低調進行中,原本打算接班的下一代伺服器處理器Ice Lake-SP Xeon Platinum在先前確定延期後本以為就會石沉大海,沒想到在日前SC 2020上,Intel直接公布了Ice Lake-SP Xeon Platinum的一些相關資訊,並宣稱其效能贏過AMD的EPYC Rome,看來在面對壓力的情況下,還是要端點牛肉出來讓客戶聞香一下,不然要怎麼豎立霸主地位?!(但、確定Ice Lake-SP Xeon Platinum會是牛肉?) 據Intel表示,Ice Lake-SP Xeon Platinum將採用10nm製程並使用Sunny Cove核心架構,該架構比Skylake的IPC提升18%,因此能為每個核心提供更好的性能、更多的記憶體通道來增加頻寬,並支援了完整的PCIe 4.0、8通道的3200MHz DDR4每通道更支援最大6TB的記憶體容量(Intel Optane PMem)。 至於在性能表現上,Intel也採用了對手AMD Zen 2架構的EPYC Rome 7742 CPU來做比較,可以看到在NAMD STMV,MONET CARLO和LAMMPS的測試中,擁有32核心的Ice Lake-SP Xeon Platinum,其性能比擁有64核心的AMD EPYC Rome還要高達30%。(1打2的概念?!) 這個測試在實際配置上,Intel使用了兩顆Ice Lake-SP Xeon Platinum共64C/128T,並以2.2GHz時派運算,搭配256 GB的DDR4-3200 MHz記憶體,而AMD平台也同樣使用兩顆EPYC Rome共128C/256T,並以2.25GHz時脈運算,搭配256GB的DDR4-3200 MHz記憶體。 理論上兩者的測試條件是相當公平的(都是雙CPU、頻率也接近、記憶體規格也相同),不過Ice Lake-SP Xeon Platinum之所以能有這樣出色的成績,主要是因為Ice Lake-SP Xeon Platinum在這三種工作負載測試中均使用了AVX-512指令(Intel Advanced Vector Extensions 512)。AVX-512為Intel發布的一套指令,能加速工作負載與使用的效能,例如科學模擬、金融分析、人工智慧(AI)/深度學習、3D模型製作與分析、影像與音訊、視訊處理、加密與資料壓縮等。 整體來看,單就硬體效能上而論,Ice Lake-SP Xeon Platinum可能還是不及AMD EPYC Rome(畢竟核心僅對手一半),雖然測試成績出色是因為搭配上AVX-512的緣故,未來AMD導入Zen 3架構的EPYC Milan系列之後,Intel Ice Lake-SP Xeon PlatinumIntel能不能依舊保持自認為的優勢?這一點猶未可知,不過這部分隨著新產品一一陸續曝光的情況下,相信再過不久後就能見真章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限時動態正夯,推特也要湊咖?推特全新Fleets功能大增用戶活躍度
提到「限時」大家會想到什麼?雙11搶購?黑色星期五特賣?還是社群軟體的限時動態? 限時動態的概念從snapchat推出,到IG發揚光大(抄襲?借鑑?)再到臉書併購IG後導入,現在...推特也將推出自己版本的限時動態。 推特在台灣並不算主流大眾的社群平台(國外較盛行),但仍有一部分使用者會每天滑一下、轉推或發個幾則推文,相較臉書幾乎無上限(63206字元)的內文,推特僅有280字元的推文限制,也讓推文都能在短時間內閱覽完畢,在時間越來越破碎化的今天,有一定程度的方便性。 從官方的說法上,其實這次推出的”Fleets”功能跟大部分平台的「限時動態」差不多。不過相較一般推文,Fleets不支援轉推、點讚與公開回覆等功能,用戶只能透過私訊的方式回覆Fleets。 官方部落格中也提到「Fleets的時限是為了讓大家更勇於表達想法,而不是因為一般推文會留下紀錄而把很多想法藏在草稿匣裡。而透過私訊的方式回覆Fleets能讓用戶間的交流更具隱私。」而實際上Fleets確實也讓不少用戶在推特上更勇於推文。 雖然寫"Rolling out to everyone starting today.",但App Store中的版本紀錄仍是2天前,不太清楚會不會又是時間差攻擊。但不管看了官方的推文還是部落格,既視感還是源源不絕的冒出來,看來社群平台也慢慢開始殊途同歸了! 小編認為好的功能自然會讓大家相繼學習、模仿,但Snapchat說實在也蠻倒楣的,IG推出限時動態之後用戶大量轉移,直接從主流社群平台退居二線,不知道這次推特的Fleets會不會又造成社群移民。畢竟現在推特、臉書、IG等多棲族群也不少,推特的這個「新招」能否招攬新客戶並增加活躍用戶的黏著度?大家就拭目以待吧。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Chrome 87正式更新版來了!效能提升25%、載入網頁速度也提升7%
Google在11/18正式向使用者推送Chrome 87正式版本的通知,這次更新帶來了三項全新功能,而且Google更聲稱這一代將會是歷代最快的Chrome。(隔壁棚Edge明天將要更新的正式版也是87….,感覺被偷罵XD) Google Chrome目前市佔率將近7成,算是穩坐瀏覽器一哥的寶座,這次迎來了87正式版本的更新也算展現一哥的技術功力;Google表示,在更新最新版本後,Chrome的啟動速度最快將較以往提升25%、載入網頁的速度也提高7%,並且CPU的使用率也將降低5倍,更是在電池續航力上提升了1.25小時。甚至連安卓版的Chrome性能也獲得進一步的強化,幾乎可以在按下上一頁的瞬間,即時載入上一頁。 而本次更新之後帶來的Chrome新功能有哪些呢? 假設玩家們在工作時,在Chrome一次打開了多個分頁,但在分頁顯示上全都擠在一起,無法分辨哪個分頁是哪個,但在本次改版後,再也不必擔心這個問題,Chrome在右上方新增了一個小箭頭,點擊之後能在裡面輸入關鍵字,讓玩家可以在大量分頁中找到當下所需要的那一頁。 Chrome的網址列除了能直接輸入網址以外,還能鍵入關鍵字來搜尋玩家們所需的資訊,而如今在更新87版本後,還能在網址列直接輸入指令,不需要在進入設定頁面,使用上更直觀,不過目前指令並不多,但Google也表示將在未來更新版本後加入更多操作指令。(有一種回到DOS電腦還要輸入指令的親切感,這算進步嗎?還是...) ★指令如下(引號內文字): “delete history” “clear cache” “wipe cookies” — 清除瀏覽數據 “edit credit card” “update card info” — 編輯設置在Chrome付款中信用卡的資訊 “launch incognito mode” “incognito” — 開啟無痕模式視窗 “edit passwords” “update credentials” — 管理密碼 “update browser” “update google chrome” — 更新Chrome “translate this” “translate this page” — 翻譯網頁 目前Google所提供的指令就如上述所列,但將會在之後的改版中加入更多可使用的指令,並且未來將計畫在Chrome中加入Cards功能,能記錄玩家上一次所瀏覽的網站,幫助玩家瀏覽更快速。 而更新Chrome的方式也非常簡單,只要點擊在Chrome頁面的右上角三個小點的圖示,從說明欄裡按下「關於Google Chrome」就能更新成最新87版。 除此之外,Google也迅速推出了針對M1 Mac版所開發的Chrome,應用圖示的設計也與macOS Big Sur的系統設計語言一樣,想必對Chrome的使用者而言是一大福音。(小編表示:用Mac就用Safari啦。)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宇瞻 Apacer AS722 1TB 實測開箱,小巧便攜高速傳輸外接式固態硬碟!
當今「資料」已成為科技生活的主要角色,舉凡消費者的手中各項3C裝置包括手機、相機、平板、電腦等等,都無時不刻在產生資料 (如拍照、錄音、錄影、打報告、玩遊戲的存檔…等等),動輒就會塞爆裝置的可儲存空間。 雖說透過雲端硬碟服務很方便,但免費版的空間有限,且大量資料透過雲端來傳輸的話,速度也會受限於網路頻寬的大小。因此,若經常需要在多台裝置間傳輸大量的檔案的話,一般建議還是要準備一台實體的儲存裝置,而行動SSD則是能夠補足上述需求的最佳儲存媒體。 由宇瞻(Apacer)所推出的AS722 USB 3.2 Gen 2 USB-C Portable SSD (以下簡稱AS722)外接式固態硬碟,為一款軍規級且具備高速傳輸的行動SSD,採細長的鋁質外殼設計,搭配黑色的主題設計,賦予絕佳的散熱效率,長時間存取亦能保持最佳化的效能表現。 Apacer AS722具備強固的體質,採用軍規級的防震與防衝擊設計,通過MIL-STD-810G 516.6測試程序IV裡的掉落測試,從1.22公尺掉落皆安然無事,再加上採用極簡造型的輕薄設計,在重量僅55公克以及厚度僅12mm的機身之下,賦予玩家輕鬆放入口袋的能力,搭配其表面具備圓滑且舒適的手感,同時提供高達1TB的超大容量,以便能隨時隨地將各式大型檔案攜帶於身上,再加上產品擁有三年保固,讓使用者在各種環境下都能安心使用。 在規格方面, AS722採用USB 3.2 Gen 2 NVMe / USB-C傳輸標準,可向下相容至USB 2.0規格,機身內建嚴選3D NAND快閃晶片,在容量上有512GB與1TB可供選擇,可適用於PC、Mac、Chromebook、Linux、PS4、Xbox One等具有USB-C埠的電腦或遊戲主機使用,當然新款Android手機/平板,或是iPad Pro 2018以後機種也都改用USB-C埠,因此也是可以搭配使用的。由於AS722支援USB 3.2 Gen 2規格的SuperSpeed USB 10Gbps (SS10)等級,傳輸效能高達1000 MB/s,比傳統外接硬碟快將近10倍,因此存取各種檔案都能快速搞定。 產品包裝內隨附SSD主體、USB-C to USB-C傳輸線、USB-C to USB-A連接線,可讓使用者在各種USB 3.x的介面上使用。電腦端若支援到USB 3.2 Gen 2 (SS10)的話,就能發揮到全速,若電腦端只支援到USB 3.2 Gen 1 (SS5)的話,則速度就會砍半! 當然,AS722除了拿來當做資料備份與跨裝置分享之外,亦可拿來做進階應用(工具人必備應用),也就是直接拿來安裝Linux、Windows To Go或是Apple的Time Machine,把AS722當成救援開機碟,這樣一來,當電腦發生無法開機的狀況時,就可以拿來應急! AS722出廠預設是格式化成NTFS格式,主要設定給Windows族群使用。不過NTFS在macOS下只能讀取,必須搭配第三方檔案系統軟體(例如Tuxera NTFS)才能寫入NTFS的磁碟機。因此,要讓各種作業系統都能存取(包含Windows、Linux、macOS),建議可以改格式化成exFAT,如此一來便可在跨裝置之間讀寫,至於手機方面,新版OS大多可以支援exFAT格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Windows 10 1903版本之後,任何外接儲存裝置,都會視為「可移除裝置」,也就是不會開啟快取功能,以便讓使用者可以隨時拔取裝置。這樣一來,傳輸效能就無法完全發揮。在Windows預設模式(無快取加持)下的實測結果,大約都是800多MB/s的循序讀寫效能(下方詳述)。 因此若想要擁有更好的效能,就得手動切換成「效能更好」的模式,並「在裝置上啟用寫入快取」打勾,就可以開啟Windows的快取功能,讓外接儲存裝置也能像內接固定儲存裝置一樣,透過快取來加速。只是,這樣一來,使用者在移除裝置之前,就必須要手動點選「安全移除」,才不會有資料遺失的狀況。 但不一定開啟快取就一定有加速作用,尤其是複製單一大檔的時候,此時開啟快取反而可能效能會降低。要是複製多個小檔案時,加速效果就非常明顯。總之,就端看您的使用狀況,若怕麻煩的話,一般使用預設模式(不開啟快取)下即可。 在實測效能部份,筆者選擇先以USB 3.2 Gen 2的環境下(SS10模式)來測試,以下分別測試Windows在預設模式(未開啟快取)和效能模式(有開啟快取)的效能。以下測試結果可以發現,CrystalDiskMark可測到最高940、966MB/s的循序讀寫效能,以及69K的隨機讀寫IOPS效能,有接近官方數據的結果。 若使用者的電腦只有支援到USB 3.2 Gen 1 (前稱USB 3.0)的環境,效能就會砍半,大概只剩450 / 439MB/s的成績。以下就來看看測試說明。 從上述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Apacer AS722 SSD,可說是完全符合了USB 3.2 Gen 2的規格,在Windows 10的預設未開啟快取模式下,都能擁有不錯的成績,提供循序讀寫高達1000 / 900MB/s的存取效能,實測發現,其實不用去開啟效能模式(啟用寫入快取),即可發揮出高速讀寫效能。而且本體表面的溫度也只有溫溫的,不會燙手!可說是不錯的可攜式SSD。 總之,Apacer AS722 Portable SSD提供玩家們在進行資料分享、資料備份時,或是製作成開機碟時,能夠進行高速存取,讓再大的檔案都能快速傳輸或複製完成,解決裝置內部儲存空間不足的窘境,亦可在意外無法開機情況下,充當成復原工具碟來快速開機,以便快速進行救援。AS722兼具高效能、跨裝置、多功能應用等特色,且通過軍規認證,值得一般消費者、商務人士、學生、IT人員採用選購。 廠商名稱:Apacer -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267-80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CAPCOM確認遭駭客入侵,大量企業機密與資料外洩,多款遊戲登場時間曝光
知名遊戲大廠CAPCOM已經經營超過40年歷史,旗下有《快打旋風》、《魔物獵人》、《惡靈古堡》等等眾多膾炙人口的大IP,對於玩家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一家公司了。 但即便是有40年歷史的大公司,依然很難避免網路資安的危機,就在日前官方已經在這個月初,CAPCOM遭到駭客竊取大量機密資料,並公布目前確認洩漏的資料包含個人資料9筆(前員工5人、現任員工4名)、銷售報告、財務資料等等。 另外還有可能洩漏的資料約有350,000筆,包括員工、客戶、業務夥伴、北美CAPCON商店會員、北美電子競技管理網站會員、股東名單、退休離職者家庭、求職錄取者等,資料量相當龐大。目前官方表示是遭到Ragnar Locker組織攻擊,雖然並未詳細說明內容,不過據傳該組織竊取了約1TB的機密資料,並加密了內部超過2000台設備,來向CAPCOM勒索價值超過千萬美金的比特幣,依照現有的相關遊戲情報流出,CAPCOM看來是沒有打算支付這筆贖金。 根據這些洩漏的資料顯示,《魔物獵人物語 2:破滅之翼》與《魔物獵人 崛起》,除了原本宣布的Switch版本外,後續還會推出PC版,雖然對於CAPCOM會跨平台不太意外,但提早洩漏想必對於CAPCOM與Nintendo來說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而《惡靈古堡4》VR版本預計將在明年4月登上Oculus平台,看來有興趣的玩家可以預先期待一下了。 另外還有預計在2021上市的《惡靈古堡8》,其預購、上市月份以及各版本內容、DLC相關情報也在曝光的資料中,並預計在PS4、PS5、Xbox one、Xbox Series X平台同步推出(惡靈古堡的粉絲們可以先存錢了!)。 除此之外,還有PS4、Switch 版的《逆轉裁判123成步堂精選集》+《大逆轉裁判 1&2》同捆實體收納盒商品圖也一並曝光。 目前這些遊戲相關情報尚未獲官方證實,但CAPCOM已向日本、美國警察合作來調查這次事件,並持續統計、調查流出的相關資料,相信這一次的駭客攻擊,已經造成CAPCOM不小的損失,對於這個數位化盛行的時代來說,網路資安的防範對於每個企業及每個人來說都是相當大的考驗。(小編覺得還是先來把自己的密碼改一波先!)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提醒大家功能早就預備好?Google資安新玩法,智慧功能與個人化新設定將實裝
我們常嘲笑一些大公司推出的App、軟體打著智慧的名義作一些反智建議,如今Google要做到真正的反智慧了,才剛宣布明年6月開始、相簿將取消無上限儲存引起玩家廣泛討論之外,最近動作頻頻的Google又想怎樣了?! 昨日(16)Google發出一則標題為"New setting for smart features and personalization in Gmail"的,意思是「Gmail中的智慧功能與個人化的新設定」。內容先簡單說明了Gmail的智慧功能加強了各種工作上的效率(像是擋下99%垃圾郵件,真的有感)。 接著提到這些智慧功能的開啟與停用並不是新功能,像是Gmail中的類別分頁、智慧撰寫、智慧回信等,新功能是控制這些與Google相關的資訊的使用。簡單來說就是「停掉會不便,但相對的個人資訊可控性提高。」 文中還提到會持續更新這些智慧功能,而其用意是「我們希望用戶使用這些功能是因為有使用的價值,而非它存在所以使用。」最後在文末也保證這些個人隱私將會持續受到Google的保護,任何隱私相關的作業皆是透過演算法而非人為操作。並補充說明這些功能並不是關閉了就一輩子無法使用,若關閉後不習慣或導致效率下降的用戶,仍可在選單中重新開啟這些功能。 會做出這樣的調整感覺也不太意外,不然資料被盜走之後我的帳單細節、甚麼時候在哪個餐廳訂位都會被一覽無遺,說實在還是很可怕。至於沒有這些智慧功能之後,用戶就得自己智慧起來,把這些提示、輸入選項之類的內容靠自己記起來,手動操作了。 另外,關於隱私保護嘛...這部分可能就見仁見智了,畢竟現實生活中處裡一些個人文件都要蓋限辦章以保障資訊安全了,只能說Google的保障只是其中一道防線,重要的還是在用戶個人的危機意識吧。 相信讀者中也有不希望自己的資訊被各種大大小小公司掌握的人,近年來資安意識漸漸提高,小編其實也是不太喜歡各種資料被用來用去的。但是在關閉功能前就已經收到一堆垃圾信了,關閉後恐怕信箱會直接炸裂,這樣的選擇實在是挺煩惱的。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超級GPU大戰開打!NVIDIA力推A100 80GB、AMD首發MI100對應
今年秋天可謂真是多事之秋,各大神紛紛動作頻頻,除了NVIDIA RX 30家族的問鼎顯卡之巔,而後又有AMD的Ryzen 5000和Radeon RX 6000系列來攪亂Intel和NVIDIA心中一池春水,加上遊戲主機市場的SONY、微軟兩台家用主機平台的11月之戰,2020的秋天真的是戰鼓連連、驚喜不斷! 但戰火可不只消費市場砲聲隆隆,在高性能超級運算上,NIVDIA和AMD又再度隔空交火,老黃推出了新一代的A100,而蘇媽也不干示弱地推出了MI100,這下子超級GPU大戰儼然要準備開打了。 針對高性能超級運算方面,NVIDIA發布了基於Ampere圖形架構、7奈米製程的A100 80GB GPU,仍舊是A100核心、6912個CUDA核心,FP32為19.5TFlops、FP64性能則是9.7TFlops,但在RAM方面,前一代為HBM2規格的40GB、頻寬每秒1.6TB,而如今新版的A100則將之翻倍變成了80GB,每秒能提供2TB的頻寬傳輸,根據NVIDIA的官方說法,性能最高可以較上一代提高200%。(明明就可以直接出80GB、其他照舊,那先前砍一刀RAM變成40GB的意思是怎樣?) 而老對手AMD當然也不甘示弱,雖說在遊戲上有RNDA2架構的RX 6000系列因應,但總不可能以一套架構打天下,如今AMD推出了以CNDA架構所研發的核心,也不再用Radeon詞綴,而是簡單命名為MI100,和老對手相似的命名,不難看出蘇媽勃勃的野心。 MI100的研發上,基於7奈米的CDNA GPU,內建高達120個運算單元、7680個處理器,具備32GB HBM2、頻寬每秒1.23TB,FP64和FP32的性能也突破天際,甚至FP64首次突破10TFlops(每秒1兆次)、達到11.5TFlops,FP32則為23.1TFlops,支援PCIe 4.0,並且號稱MI100將會是迄今為止性能最高的HPC GPU(如果比以前慢不是很糗嗎……)。 AMD在兩個不同領域上同時追逐兩個不同的競爭者,甚至還將戰役打得有聲有色,而對於Intel和NVIDIA來說,AMD到底算不算程咬金呢?而Intel和NVIDIA最終會不會因為AMD的苦苦相逼,在逼上梁山之後,Intel再也不擠牙膏,而老黃也不再揮大刀,端出壓箱寶力抗AMD,最終在兩個戰場中迸出跨時代的科技火花呢?且待時間來驗證囉!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三大主軸一次展示、QuCPE網通虛擬化終端設備/QuWAN網路優化解決方案/智慧零售系統,QNAP「GAME CHANGER」新產品發表會現場直擊
近年隨著科技進步,許多企業也陸續進入了數位轉型時代,對於透過智慧應用的方式來讓公司或企業能夠更加的提升產業競爭力已經是一項重要課題,各方也對應的推出許多軟硬體設備來讓這些公司、企業運用,甚至解決瓶頸與相關的問題。 一向以網通、運算及儲存解決方案的QNAP(威聯通科技),不僅是NAS產業當中的佼佼者、更針對網通服務與網路部署及管理等方向,提出相關的解決方案,除了今年初在CES 2020大展中推出QuCPE網通虛擬化終端設備之外,也針對網路功能虛擬化(VNF)、QuWAN SD-WAN及AMIZ Cloud雲端中控平台、QuCPE開放平台等應用,舉辦了一場新品發布會,透過與Intel硬體設計的強悍效能表現,攜手QNAP共同打造產業生態圈,重新定義網通服務、助企業成為新網通數位時代的「變局者」。 那就來看看這場發布會提供了哪些重要的資訊吧!跟著小編腳步也來瞧瞧現場的活動狀況! 光是從現場斗大的GAME CHANGER主題,除了展現QNAP的充足準備與無懼之外,也象徵了QNAP在這個網通領域的霸主地位,而且現場座無虛席,除了主持人與講者輪番上場做各項介紹與案例分享外,在後方也有佈置實體機器做現場展示,透過與負責的PM技術交流下,相信與會來賓都收穫滿滿。 這場產品發表會有幾項重點,也分別由大家長-威聯通科技張明智總經理在開場時就已經與大家分享主題,包括了AMIZ Cloud以及QuCPE等QNAP產品,當然也免不了對於協力開發的Intel及台灣大哥大致上感謝;接續也由Intel Data Platforms Group副總Renu Navale、台灣大哥大的魏政賢 副處長及威強電 江總經理來闡述有關Intel願景與5G邊緣運算等概念、台哥大扮演的角色以及IEI在5G上的應用與解決方案,基本上就是三大主軸:QuCPE網通虛擬化終端設備、QuWAN SD-WAN網路優化解決方案、智慧零售系統(Smart Retail Solution)。 本次的發布會的核心:QuCPE網通虛擬化終端設備,資深工程師David也開始介紹這台看似扁扁的、但總感覺樸實的鐵盒子裡頭的隱藏了極深厚的內蘊。 David表示:「QuCPE作為智慧型路由器,除了基本的網通功能外,還可以在上面用虛擬化的方式運作企業需要的服務。例如5G企業專網所需要的5G核心網路便可以用VM虛擬機器的方式安裝在QuCPE上面,IT資訊人員只需登入QuCPE便能做中控管理。」 另外,David也展示了QuCPE與QuWAN的工作模式:「我們的QuCPE也支援QuWAN,不同的工作據點可以快速地透過QWAN這個QNAP獨家的SD-WAN解決方案建立高可靠的Mesh VPN網路環境。此外,QuCPE也支援QNAP推出的AMIZ CLOUD,可以讓IT遠端的部署虛擬機器、即時監控各個據點的虛擬設定與硬體設備運作情形。」 看著現場展示的小型QuCPE-3030機型,David也提到:「前面提到的9千人公司為了解決網路連線與資安問題,公司將系統安裝在這台小的QuCPE-3030上面,在家辦公的員工不須要在自己的私人設備儲存公司的機密資訊,所以公司重要的資料可以安全地保存載QuCPE-3030裡面。而且IT能方便地對這台機器去做更進階的控管或是可以隨時遠端去幫在家工作的員工處理各類技術問題。加上運用SD-WAN的優勢,把VPN連線需佔用的網路資源分散到多個站點上面去,便可以解決大量VPN連回公司導致壅塞等問題,使避免因網路癱瘓而無法連通的狀況。」 「例如,公司在台灣有北中南3個辦公室同時也是VPN站點,在家辦公的員工透過SD-WAN的運算自動連到最適合的VPN站點,同時分散掉VPN連線的壓力,運用這樣的架構,公司可以無限地擴展VPN網路,所以即使在家工作的員工高達9千人,公司透過QNAP提供的QuWAN仍然可以輕鬆建立安全迅速的工作網絡。」 本次發表會的另外一項主軸是QuWAN SD-WAN網路優化解決方案,產品經理Judy也舉例說明QuWAN SD-MAN的運作模式:「QuWAN是一個雲端不須訂閱的SD-WAN服務。現在許多國家因為疫情在家工作的緣故,員工把公司的機器帶回家裡,使用家裡的網路接上了公司的伺服器存取大量資料,但平時家裡的網路並沒有用到這麼大的資料負載量,所以就可能會發生網路傳輸不穩定的情形,也有人覺得各個辦公室自己對外開放遠端連線、讓使用者自己從開放的連結下載需要的資料就好了,但這樣做的話,公司的營運資料內容就有暴露在對外網路的風險,如果考慮到資安,就需要使用VPN,但多端點Site to Site VPN的設定複雜又繁瑣,不只IT資訊人員難以維護,架設的費用也相當驚人,所以QuWAN以及SD-WAN雲端中控的方式便可以解決企業在現今在家工作盛行的環境下,佈建分散式網路服務的難題。 考量到中小企業經費的問題,QNAP很貼心地讓QuWAN這個SD-WAN的解決方案支援既有的NAS產品線,所以原本就有使用QNAP NAS的企業主只要在QNAP APP Store上安裝QuWAN Agent,便可輕鬆快速地將NAS開啟QuWAN的SD-WAN功能,讓NAS安全地加入公司Site to Site VPN的企業服務網路。IT也可以在QuWAN Orchestrator雲端中控平台,用世界地圖的方式直接看到各個機器的實際位置,以及即時更新的Site to Site VPN拓樸結構。 Judy更是提到了一個重點:「我們有一個很厲害的技術叫DPI,可以辨識每個app的特徵是什麼,所以有資料在傳輸的時候使用DPI,便可以分辨員工正在使用的app是ZOOM。在公司日常活動中,主管員工們使用ZOOM進行視訊會議,IT資訊人員需要確保ZOOM的連線品質,便可以透過QuWAN的QoS頻寬管理,聰明調整需保留的線路頻寬給ZOOM使用,讓重要的會議不會斷線。而且QuWAN在雲端中控平台設定上也比傳統的網路設備要方便得多,傳統的網路設備需要IT資訊人員一台接著一台設定,當設定到第十台的時候已經眼花撩亂了。」 「而且,QuWAN管理上是用Segment的概念建立規則,比如PM部門就可看作是一個Segment,IT資訊人員可以在這個Segment裡面建立PM部門專屬的QoS與Firewall等規則,因此是任何新加入PM部門的設備QuWAN便會自動套用IT資訊人員設定的規則,再也不需要人工一台一台去設定了。QNAP推出QuWAN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多端點Site to Site VPN管理困難的問題,現在QuWAN也已正式推出,只要在QNAP的設備上啟用就可以立即使用喔!」 現場的產品經理Xavier快速地介紹了這套「智慧零售系統」的運作模式與特色,簡單的說:「透過QNAP獨家開發的技術,能經由攝影機的偵測確認客戶是不是同一人,而這些蒐集到的資訊,包含個別櫃位停留時間與路徑、年紀、性別、等等,最後會與賣場的POS資訊做結合,就能算出商業的轉換率,對於商場的規劃,動線與攤位調整都有相當的幫助,而且這套系統還不只能幫助賣場,根據台灣大哥大的魏副處長在先前的演講中提到的案例,這套系統對於『顧客該往哪去』也有相當便利的導引功能,在未來甚至可以透過這套系統做出AR導航,只要有app就能透過AR導航的方式前往顧客有興趣的櫃位,免去詢問或是看地圖的時間。」 運作模式的部分:「從IP的攝影機透過串流,把拍到的資訊輸入到負責處理邊緣運算的機器QuCPE與VPU卡,再把運算後的資料送到雲端,由雲端進行資料整合與報告產生。AI分析結果就能與POS系統的資料作結合算出商業轉換率,而這些報告都是直接存放在雲端,只要手邊有能上網的設備,輸入網址就能直接看到這些歷史的報表資訊。」 聽起來是不是很棒!目前這套系統將會在年底上市,而消費者可以買到整套完整的系統直接使用,而且還能根據不同需求分等級購買,比如說小型店家只需要做人流分析,那就購買basic版即可,較全面的中階與專業版則是在攝影機分布數量以及進階功能上有差異。 2020疫情影響下,許多公司、企業也紛紛開始建立遠距工作及多分點商業型態模式,QNAP憑藉其專業領域的領導技術,不只在智慧零售系統上能夠建立如大數據資料庫的分析、提供使用者詳細報表資料外,企業端也能夠透過QuWAN SD-WAN網路優化解決方案來達成雲端中控的目的,另外,QNAP推出的QuCPE網通虛擬化終端設備更可以快速打造大規模的分散式團隊網路架構、搭配雲端中控平台AMIZ Cloud,為企業提供可靠系統服務,達成高效率與真正的零接觸部署(Zero Touch Provisioning)及管理。 再者,透過專屬的AMIZ Marketplace開放生態平台,未來也將允許申請上架自行開發的VNF與應用程式,包括授權收費及金流服務等等,如同這次的活動主題「GAME CHANGER」一樣,一起與QNAP共同打造產業生態圈、共創產業新價值,重新定義網通服務、成為新網通數位時代的「變局者」。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遊戲就是我們的DNA,AMD Radeon RX6800、6800XT公版外觀先睹為快
這一、兩個月各家廠商像是串通好的一般,各項大家期待已久的逸品齊發,NVIDIA RTX 3000系列顯示卡、iPhone 12、SONY PS5、Xbox One Series X/S還有AMD的Ryzen 5000系列,簡直是把大家的荷包洗劫的不要不要的。 不過這一輪產品轟炸可還沒有結束,因為AMD的蘇媽除了「禪心劍法」之外,還留了一手Radeon RX 6000系列的顯示卡尚未出招,還記得不久前在發表會上那足以與隔壁老黃刀法對打的精湛功夫,看得大家是大喊「AMD Yes!」跟「真香」! 眼看距離官方宣布RX6800/6800XT的11/18號正式發售日期只剩下兩天,礙於NDA緣故大概除了少數流出的實測數據外,大家對真實效能的部分實在是期待已久、卻也不能先偷跑啊!那就先循著AMD的老規矩、外觀開箱先看一波吧!這次小編入手的有兩款:Radeon RX 6800、RX 6800XT,都是AMD原廠公版卡,至於各家AIB版本就容後再上陣,先看看公版的外觀設計來望梅止渴一下囉! 這次的規定比較嚴格,只能放放外觀照、跟彩盒包裝等,拆解的部分就請稍等到11/18再來剖給大家欣賞,話不多說,首先來看看首發系列中價格最親民(549美金)的RX 6800吧! ★相關規格可先參考上次發佈會文章→ 如同AMD在發表會所展示的,顯示卡以黑色和銀色作為整體的色彩的主色調,搭配「AMD紅」在顯示卡周邊點綴,讓整體的視覺效果就好像一台跑車一般,相當的拉風。 此外,這一代的RX 6000系列均取消了長久以來的單顆渦輪風扇散熱設計,改為現今比較主流常見的正面三風扇設計,且還在風扇軸心處刻上代表Radeon的「R」,讓顯示卡的整體外觀看起來更加高調。(突然讓小編想到火箭隊XD) 值得一提的是,AMD在I/O配置方面可以說是與NVIDIA唱反調(就是要不一樣就對了),提供了一組HDMI、兩組DisplayPort和一組「USB Type-C」,沒看錯,被NVIDIA拋棄的USB Type C居然來到了AMD陣營,難道這就是所謂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嗎」?XD 看完了6800之後,接下來換到6800XT囉!在包裝方面與6800XT在整體的待遇上要比6800高級了不少,不僅盒子的尺寸大了一圈,抽拉式的包裝也換成了磁吸式禮盒設計,打開後上蓋甚至還有印製迎賓詞語呢! 至於在本體的外觀方面,撇開厚度小幅的從2 Slot變為2.5 Slot,RX 6800與6800 XT的外觀可以說是極度相似,同樣的黑、銀配色、同樣的三風扇設計,就連顯示卡長度和I/O配置也是一模一樣!單從正面看的話,大概就是中間的X造型的部分,6800XT的比較粗、6800的比較細一點,不然猛一看倒是分不太出來啊! 怕大家分辨不了,小編也透過比較,提供兩者在設計上的不同之處:首先顯示卡頂部的「Radeon」字樣在未開機的狀態下,RX 6800是紅色的,而RX 6800XT則為白色;其二,中央風扇在細節裝飾設計上還是有一點不同的,RX 6800是呈現水平的折角設計,RX 6800 XT則是採「X」形的設計。透過這兩點小差異,應該就比較容易辨識到底誰是誰了。 在看完了兩張顯示卡的開箱之後,小編也請出即將成為上一代顯示卡的RX 5700來做個外型比較,雖然卡片在整體的尺寸上並沒有向隔壁那樣出現過於誇張的變化,但從單風扇進化成三風扇,在外觀的感受上還是很有感的。 看完了外觀之後,相信各位玩家一定相當期待顯示卡的表現,尤其是6800XT和RTX 3080之間的效能PK、是否應該多捏個50美金(約台幣2000…以含鬼島稅)買RX 6800、RDNA 2架構下的光追表現等相關內容感到好奇。 關於效能方面的各項測試,礙於NDA尚未解禁,必須等到18號才能向各位一一展示,所以還請各位玩家稍微忍耐一下,屆時站上會為大家帶來各方面的比較測試,所以請大家持續關注PCDIY!獲取最新的產品開箱與測試消息。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高效猛虎現身?Intel 8C/16T的Tiger Lake-H出現跑分,擁有3.1 GHz時脈
Intel第11代行動版處理器Tiger Lake-U已經正式出閘,先前站上也已經做了首波的開箱評測(),在全新10nm的架構下(終於不是14nm XD!),單核效能的評測中不僅比對手的4800U還要出色,相比自家上一代的i7-10610U,幾乎也有將近50%的提升幅度,甚至超越了i9-10980HK的跑分,擁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雖然Tiger Lake-U已經有相當不錯的成績,不過單就內建的4C/8T對於高階玩家來說還是個不小的硬傷,相信大部分玩家在期待的是更高效能的Tiger Lake-H登場;目前已知Tiger Lake-H在Willow Cove的架構下,將擁有8C/16T,也支援了3200MHz的DDR4並搭載了Xe繪圖核心,而在日前,該CPU也出現在了中,其擁有3.1GHz的基礎時脈。 從揭露的數據上來看,這顆Tiger Lake-H不但擁有高核心數,在時脈上也會比Tiger Lake-U還要來的高,在最高時脈的部分甚至有可能達到5.0GHz(Tiger Lake-U的i7-1185G7基礎時脈為3.0GHz,最高時脈來到了4.8GHz),看來在全新10nm的加持下,Tiger Lake-H是值得期待的(筆電也要5Gz了?!)。 目前Tiger Lake-H預計將在明年2021 Q1發布,而對手AMD 的Cezanne-H系列也可能趁勝追擊在2021 Q2發布,大家都知道今年蘇媽的火力相當強大,基於Zen 3架構的Ryzen 5000系列目前已經在桌上型平台奪得霸主之位,如果再加上筆電版也邁入5000U系列的話,那鹿死誰手就不一定了。 而這次在筆記型平台上的戰爭,Intel如果想靠Tiger Lake-H的實力抵擋住AMD的攻勢,其最終性能勢必需要有相當大的提升才行(別再擠牙膏啦!),相信明年的CPU戰爭會相當的火熱,小編很期待Intel的出招啊!(希望不是牙膏XD!)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